手机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生活常识 >

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

222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07 07:49:45    

梵蒂冈因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,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。面积只有0.44平方千米。梵蒂冈虽然国家小,却因几个世纪来一直是天主教教皇的驻跸处,成为全世界9亿天主教教徒心中的圣地。这里集中了一批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和建筑杰作。圣彼得大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,历时120载。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冈城的中心,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,也是一座体现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的殿堂,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与宗教的不朽象征。一个以教皇为首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是怎么建立起来的?教皇为什么拥有自己的领土呢?

公元5世纪,西欧社会处于大动荡时期。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耳曼人在受到东方蛮族的压力下,相继卷入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。从而加速了西罗马的灭亡。日耳曼人在罗马的废墟上建立了几个王国,其中时间最长、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。

5世纪末,据说国王克洛维的妻子笃信基督教,一直劝说克洛维皈依基督教,克洛维没有答应。后来在一次战争中,克洛维的军队惨遭失败,几乎要全军覆灭。这时,他想起了妻子的话,便大声向耶稣呼救,最后,反败为胜。克洛维相信这是耶稣救了他,于是496年,率3000亲兵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,皈依基督教。此后,法兰克王国成了基督教的保护者,它是王权和教权结合的标志。

511年克洛维死了,法兰克王国陷于分裂。6世纪下半叶起,王权衰落,宫相逐渐成为王国的实际统治者。宫相原来不过是国王的大管家,负责宫廷财务和王室地产,不能过问政事。公元741年,矮子丕平继承父位,担任了法兰克王国的宫相,掌握了实权。但他并不满足,日夜思想着篡夺王位。但他又不想留下篡权的恶名,于是寻求教皇的支持。就这样罗马教会和“蛮族”走到了一起。
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,当上法兰克国王。当然,他也没有忘记报答教皇。在公元754年、756年两度出兵意大利,征服了伦巴德人,并把夺来的罗马至拉文那一带的土地赠送给了罗马教皇管辖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丕平献土”。教皇国便由此发展而来,其疆域屡有更变。教皇国产生后,教皇既是西方教会的首领,又是一国君主,拥有世俗权。16世纪宗教改革后,教皇的权威受到挑战。1799年和1809年拿破仑的军队两次占领教皇国;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,得以恢复,处于奥地利的保护之下;1870年意大利统一时,教皇国并入意大利王国,罗马成为意大利首都,教皇退入梵蒂冈。此后,教皇国的名称一般不再使用。1929年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政府与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《拉特兰条约》,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,名为梵蒂冈国,主权属于教皇。自1870年以来,教皇的加冕就在此举行。

此后梵蒂冈建成了现代政教合一的国家。教皇既是国家元首,又是全世界9亿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。没有自然资源,没有工农业,没有军警。由意大利保护。在教皇领导下,有政府宫、广播电台、邮局、法院、卫队、火车站等机构,财政收入靠旅游、邮票、不动产租金、宗教银行盈利、向教皇赠送的贡款及教徒的捐款等。由于天主教悠久历史和在全世界的影响,梵蒂冈拥有雄厚的财力。有“国际金融帝国”之称。由于梵蒂冈坚持对我国天主教封圣的做法,我国又奉行宗教自主的政策,不同意梵蒂冈封圣,所以至今梵蒂冈还同台湾保持着“外交”关系,与我国尚未建交。

梵蒂冈国小物多。梵蒂冈博物馆的规模与收藏品堪与巴黎卢浮宫媲美。其中有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杰作。西斯廷教堂、圣器厅等也是珍贵的参观点,由于时间所限,我们只选择了参观圣彼得广场、圣彼得大教堂。

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,可容纳6万人,占地面积1.51万平方米。圣彼得大教堂收藏有米开罗朗琪罗、拉斐尔、勃拉芒特和小莎迦洛等大师们的杰作,均为艺术珍品。


圣彼得大教堂内部


圣彼得大教堂内部

走进教堂,教堂的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《圣经》为题材的绘画,不少是名家作品。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作品主要有三件:一件是米开朗琪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《圣母恸子像》(又名《哀悼基督》)。圣母玛利亚右手紧紧搂着受难后遍体鳞伤的耶稣,左手微微摊开眼帘低垂,无限哀伤地看着怀中的耶稣。米开朗基罗在坚硬的大理石上把每一个细节都表现的逼真传神。据说当时的雕塑家们看见该作品之后,都很吃惊,以为该作品是出自非常有名望的雕塑之手,根本没有想到它的作者是米开朗基罗这个毛头小伙子。这使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十分生气,于是他拿起锤子和凿子,在已经完成的圣母的胸前调出一条斜挂右肩的衣带,然后在其上刻上自己的大名,这可能是他惟一签名的雕塑作品。
1972年,一个匈牙利精神病人用铁锤击伤了圣母像的面容和左臂,世界为之震惊。专家们花了三年时间才将它修复。现已置于防弹玻璃罩之内。这是教堂内受到最高待遇的雕塑。


《圣母恸子像》

第二件是贝尔尼尼的杰作青铜华盖,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,足有五层楼房那么高。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,而下方则是祭坛和耶稣十二门徒最长者圣彼得的陵墓,这也是圣彼得大教堂名称的来由。这里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,面对东升的旭日,在朝圣者面前举行弥散。


青铜华盖

绕过贝尼尼建造的青铜华盖,大教堂的尽头则是圣彼得宝座祭坛,这是一个金光四射的极大青铜雕塑群,也是该教堂的第三件杰作。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,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,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的三重冠。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,其实它是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的赠礼。


圣彼得宝座

圣彼得雕像,该青铜像被认为是雕塑家阿诺尔弗-狄-坎比奥的作品。相传如果触摸他的右脚就能得到神的保佑和好运;所以引得游客们纷纷排队去抚摸,因此现在它的右脚已被磨损得明显小于左脚,且颜色明显发白。

圣彼得雕像


游客正在抚摸圣彼得的右脚

贝尔尼尼的《圣水钵》,钵呈贝壳状,两个稚嫩顽皮的小天使各捧一边,用云母石雕刻而成。

《圣水钵》 教堂大厅上的穹窿大圆顶,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晚年的建筑杰作。这个大圆顶底座以古典风格装饰,檐部屏板以花环,给人以坚实富丽之感;园顶本身曲线富有生气,是他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固有的雄伟有力的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,为以后欧美各国的大教堂和政府大厦的屋顶建筑树立了样板。这个穹窿大圆顶直到他去世后26年有其他建筑家继续完成的。它为大教堂平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神秘感。


穹窿大圆顶 《基督显圣》又名《基督变容图》、《耶稣的复活》,是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·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,也是拉斐尔临终前的最后一幅杰作。内容取材于马太福音:耶稣带着彼得、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,突然间就在他们的面前变了形象,脸面明亮如日头,衣裳洁白如光。在空中卷起的风暴中,圣光和云朵将耶稣托起,犹如从天而降来到人间。在耶稣两边飞腾着的是摩西和以利亚,在山顶上躺卧着的是吓坏了的门徒。三个门徒中姿态各不相同:雅各掩面伏地,彼得惊恐万状,而约翰则被惊吓得晕头转向,都表明在神力面前无能为力。从云彩里传出来上帝的声音:“这是我的爱子,我所喜悦的,你们要听他。"

南翼大厅往东就是教皇皮奥八世的墓龛。祭坛由雕塑家皮耶罗于1866年完成,这座祭坛也是位于一座大门之上,最上面是基督耶稣,下边跪着的是双手合十的皮奥八世教皇,左右分别站着的则是圣彼得和圣保罗,四个人物呈菱形分布,这种形式在圣彼得大教堂中显得非常特别,而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出现于在位仅一年多的教皇的祭坛上,更令人相信有非同寻常的原因。


教皇皮奥八世的墓龛
在教堂左侧有一个由卫兵队的成员。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,据说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,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。游人如果想同卫兵合影留念,他们不会拒绝,但要想从这里进入教皇宫,却行不通。着黄蓝红三色军服、手持战戟的梵蒂冈侍卫队员是瑞士人,虽然瑞士法律早已严禁瑞士公民在外国军队中服役,但只允许瑞士人参加梵蒂冈瑞士卫队。

圣彼得高大的雕像,他神情自若、面带微笑,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,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。

圣彼得雕像


彼得大教堂与圣彼得广场是一组不可分割的建筑艺术整体。大教堂前面那一排排座位和栏杆,是为星期日到广场聆听教皇“讲耶稣”信徒所准备

教堂大圆屋顶周长 71 米,直径 42 米,是米开朗基罗晚年的建筑杰作


大厅外的高大走廊

我在圣彼得雕像前

总之,教堂里的雕塑、壁画实在太多,让人目不暇接,且时间实在太短,真叫人依依不舍,流连忘返。总得感觉是:这里是人生不可错过的地方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鸾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-6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