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生活常识 >

存款到达80万的家庭,现在还有多少呢?为何存款越来越少了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7-20 11:30:48    

你知道吗?在中国,存款超过80万的家庭,只有不到1%。这意味着,在100个家庭中,只有一个家庭的存款能够达到80万。而这个数字,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有不到800万户。相比之下,我国的人均存款只有8万元左右。如果按照一个家庭平均4口人来算,那么家庭人均存款,也就只有32万元左右。这样一看,存款80万的家庭,就显得更加稀有和优秀了。

那么,存款80万的家庭为什么这么少呢?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?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存款呢?

一、存款80万的家庭有多少?——少之又少

根据央行的数据曾统计,我国99.63%的民众存款数目不超过50万元,也就是说,全国仅有0.37%的人银行存款超过50万。而存款超过100万的人,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,只占总人口的0.1%,大约在140万至150万人。而胡润研究院的数据曾显示,我国存款100万以上的家庭有800万户,存款50万以上的家庭有2500万户,存款10万以上的家庭有1.4亿户。按照这个比例推算,存款80万以上的家庭,大约有1200万户左右。

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,存款80万的家庭,在全国的占比和数量,都是非常少的。而且,这些数据还是基于银行存款的。如果考虑到其他资产,如房产、股票、基金等,那么存款80万的家庭,就更加稀缺了。

二、为何存款越来越少?——收入低,消费高

那么,为什么存款80万的家庭这么少呢?原因很简单,就是收入低,消费高。我们来看看一些数据吧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2年,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.6万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.8万元。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,2022年,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为1.8亿,占职工人数的18.8%。这说明,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,还是比较低的。

而消费水平呢?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2年,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.9万元,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.6万元。其中住房支出占比最高,分别为28.6%和23.4%。 而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,2022年,我国全国100个城市的平均房价为1.8万元/平方米,而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则高达6.5万元/平方米。这说明,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,还是比较高的。

这样一来,收入低,消费高,存款就自然少了。而且,很多人还没有良好的储蓄习惯,更没有有效的投资方式,导致存款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消费的增长速度,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。

三、如何提高存款?——增收,节流,理财

既然我们知道了存款80万的家庭有多少,以及为何存款越来越少,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存款了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提高存款呢?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建议,分别是增收,节流,理财。

1、增收

增收的途径有很多,比如提高自己的学历和技能,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创业,开展一些兼职或者副业,利用自己的专长或者爱好,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服务或者产品,赚取额外的收入。

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或者网上的教程,学习一些提高收入的小窍门,比如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,如何选择合适的行业和岗位,如何发现和抓住商机,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,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,如何扩大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等等。 这些方法看似复杂,但是如果努力实践,就能够为我们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,从而增加我们的存款。

2、节流

节流的方法也有很多,比如制定合理的预算,控制不必要的开支,养成节约的习惯,避免浪费和冲动消费。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理财专家或者网上的攻略,学习一些节省开支的小技巧。

比如使用优惠券,比价购物,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,利用信用卡积分,分享拼单,参加团购,选择公共交通,自己做饭,免费娱乐等等。这些方法看似简单,但是如果坚持执行,就能够为我们节省一笔不小的钱,从而增加我们的存款。

3、理财

理财的目的是让我们的钱生钱,让我们的存款能够跑赢通胀,保持或增加购买力。理财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,比如存款,基金,股票,债券,黄金,保险,房产,P2P,数字货币等等。

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,收益期望,资金规模,时间周期,知识水平等因素,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,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,分散风险,获取稳定的收益。当然,理财也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实践,我们不能盲目跟风,也不能贪图高利,要量力而行,谨慎投资。

结语

总之,存款80万的家庭,现在还有多少呢?为何存款越来越少了?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。我们可以从增收,节流,理财三个方面,提高自己的存款水平,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。存款,不仅是一种生活保障,也是一种生活态度,更是一种生活品质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让存款成为我们的快乐,而不是我们的负担。你准备好了吗?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鸾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-6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