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百科 >

“二百五”的来历典故的由来

233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05 16:39:26    

关于二百五有一则笑话:传说从前有个秀才,十年寒窗苦读却没能金榜题名,后来草草结婚,并且得了两个儿子。秀才有感于自身经历,变给儿子分别取名为“成事”和“败事”。一天,秀才对妻子说:“我出去逛逛,你让老大写三百字,老二写二百字,回来我检查。”半天后,秀才回来了。妻子对他说:“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,两个都是二百五。”

关于“二百五”有两种说法:一种说法认为,“二百五”与古代银子有关。古代的银子在计算时,十两银子为“一锭”,五百两为“一封”,而二百五十两就是“半封”。因为“半封”与“半疯”谐音,所以人们就用“二百五”来指代那些“半疯半傻”的人。

另一个说法认为,“二百五”源于一个典故。据说,春秋战国时期,六国宰相和苏秦因树敌太多而被杀害。齐王感到心痛,决定为他报仇。他命人将苏秦的首级悬挂在城门,炸称苏秦是内奸,并张榜寻找刺杀者,赐以黄金万两。没想到,有四个人揭了榜。齐王见有四个人。便问道:“你们四个,究竟谁是功臣,这千两黄金该赏给谁啊?”四个人听后,异口同声地答道:“是我们四个人一起干的,请大王分我们每人二百五十两。”齐王听后,火冒三丈,立刻命人将这四个“二百五”拖出去斩了。

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,办事不认真、处事随便、好出洋相的人叫做“二百五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鸾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-6

返回顶部